放電ㄚ伯

2008年12月28日 星期日

煤油燈


煤油燈, 器具說明:, 電力不普及時,一般家庭照明用. 製作年代:, 約民國三0年代。
煤油燈使用棉繩燈芯,其燈頭通常以銅製成,而燈座和擋風用的燈筒則用玻璃製成。燈頭四周有多個爪子,旁邊有一個可控制棉繩上升或下降的小齒輪。棉繩的下方伸到燈座內,燈頭有螺絲絞與燈座相配合,故可把燈頭扭緊在燈座上。而燈座內注滿煤油,棉繩便把煤油吸到繩頭上。只要用火柴點著繩頭,並罩上燈筒,便完成點燈的動作。現時舊式煤油燈已幾近絕跡。
由石油提煉而來的煤油,有點臭,因此閩南語謂「臭油」或「番仔油」。雖然用來點燈,燈火小,而且會瀰漫出一股臭味,但因比蠟燭便宜,所以日治時期起,鄉下地方一般都點煤油燈。
當時,買煤油和買酒一樣,須自備容器到雜貨店沽油,而且,只在吃晚餐時才點。此時,餐桌上如豆的燈火周圍,散發出一圈小小的光暈,而餐桌之外,仍一片漆黑,於是一家人便在昏燈搖曳下吃晚餐。回想當年,物質生活或許寒蒼;不過,心靈上仍有一股溫暖的幸福感。
晚飯後,縱使四周漆黑如墨,一般家庭也習慣熄燈,甚少繼續點燈。過一會兒,眼睛便自然適應,約略可看見東西。若是有月光的夜晚,既使是一彎弦月,也可看清東西;尤其是望月前後,皓月當空,大地一片銀白,真是別具情趣。難怪愛月的李白,會「舉杯邀明月」,與月亮、影子對飲(註①);蘇東坡會在月下「起舞弄清影」,於是產生「何似在人間」(註②)之感;而近人朱自清也曾在月下賞荷(註③)呢!
根據科學家研究發現,現代人由於日夜都受到光線的刺激,以致猶未至「髮蒼蒼」的年齡,卻早已「視茫茫」了。視力不佳,罹患近視、閃光者,比比皆是;老花眼提早來臨;而弱視人口亦逐漸增加。
在燈害與溫室效應十分嚴重的今日,身為現代人的我們,為何要繼續讓電視和電腦控制我們?我們何不關掉景觀燈,熄掉公園路燈,拔掉家中的電源,與家人走出戶外,去享受清風明月,談天說故事?
註①《月下獨酌》:「花間一壺酒,獨酌無相親。舉杯邀明月,對影成三人。月既不解影,影徒隨我身;暫伴月將影,行樂需及春。我歌月徘徊,我舞影零亂;醒時同交歡,醉後各分散。永結無情遊,相期邈雲漢。」
註②《水調歌頭》:「明月幾時有?把酒問青天。不如天上宮闕,今夕是何年。我欲乘風歸去,又恐瓊樓玉,高處不勝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間?轉朱閣,低綺戶,照無眠。不應有恨,何事長向別時圓?人有悲歡離合,月有陰晴圓缺,此事古難全,但願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。」
註③朱自清〈荷塘月色〉文。

沒有留言: